使用生成式AI工具之教學參考指引
生成式人工智慧(Generative AI,以下簡稱生成式AI)是指透過機器學習大量資料,進而產生文字、圖像、音樂等內容的人工智慧系統,例如 ChatGPT、Midjourney、Gemini 等等。
生成式AI技術日益普及,對教學場域帶來實質影響與挑戰。為讓所有教師在教學上有依循,以下為本校教師在課程中導入生成式AI之建議原則與操作指引:
1. 明定AI工具使用規範(應優先處理)
- 教師應於教學大綱與進度表中,清楚載明該課程是否允許使用生成式AI,以及使用的條件與限制。
- 課堂開始時,教師宜明確說明AI使用規範,與學生建立共識。
- 請參考以下兩種情況進行聲明:
情況1:【有條件開放使用】
- 本課程有條件開放使用生成式AI,可於作業標題頁註腳或引用文獻後標明生成式AI使用情形,如發想、潤飾、結構參考等。
- 若個人或小組團隊於報告或作業使用生成式AI,卻未標註使用AI,教師有權重新評分或不予計分。
修課即視為同意此規範。
情況2:【禁止使用】
- 修讀本課程的學生應注意本課程不得繳交使用生成式AI所產出的作業、個人或小組團隊報告及心得。
- 如查核發現使用AI生成內容,教師有權不予計分。
修課即視為同意此規範。
2. 應用AI工具進行教學準備與輔助
- 教師可使用AI輔助教學設計與教材編撰,亦可作為課堂活動引導工具。
- 但應特別注意AI內容的正確性、可信度及是否含偏見,避免損及教學品質與學術倫理。
3. 引導學生正確運用AI
- 教導學生合理使用AI協助學習,並培養其思辨與判斷能力。
- 學生若使用AI工具產出作業,應標註並附加個人觀點與反思,不得直接複製生成內容。
- 學生應對自己繳交之報告負責,並遵守課程要求與相關法規。
4. 設計合宜的教材與評量方式
- 避免過度依賴書面報告,可結合口頭報告、實作演練、小組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學與評量。
- 採取多元評量策略,有助於真實評估學生學習成果,降低因AI使用而導致評分爭議。
5. 注意資訊安全與隱私保護
- 教師與學生在使用生成式AI時,應避免輸入個資、機密資訊或尚未公開的文件,以降低資訊外洩風險,維護資訊安全。
- 教師與學生在使用生成式AI時,應避免使用任何中國大陸的AI工具及語言模型,避免個資及校園內部資料外洩風險,維護資訊安全。